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会出现哪些症状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发凉、皮肤颜色改变及组织坏死。症状发展通常按「早期表现→进展期→终末期」排列。
早期典型症状为运动后下肢肌肉疼痛、痉挛或乏力,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多发生于小腿腓肠肌,与动脉狭窄导致肌肉缺血有关。步行距离缩短是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疾病进展期出现持续性肢体疼痛,夜间平卧时加重,需下垂肢体缓解。疼痛部位多位于足趾或足前部,提示严重缺血。常伴随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感。
患肢皮温降低,与健侧对比明显。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皮肤可呈现苍白或青紫色,毛发脱落稀疏,趾甲增厚变形。
缺血区域皮肤干燥脱屑,出现色素沉着或淤斑。严重时出现皮肤萎缩变薄,皮下脂肪减少。足部易发生真菌感染或难以愈合的裂隙。
终末期表现为足趾或足跟部溃疡、坏疽,创面发黑伴恶臭。常合并感染导致湿性坏疽,严重者需截肢。可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脓毒血症表现。
患者需严格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训练以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外伤。定期监测足部皮肤状况,出现伤口及时就医。冬季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直接接触肢体,防止烫伤加重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