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区别有哪些

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危害及处理方式四个方面。高血糖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低血糖则多因胰岛素过量或能量摄入不足引发;前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后者出现心悸冷汗;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神经,急性低血糖可致昏迷;干预手段上需分别采取降糖和补糖措施。
高血糖主要源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常见于糖尿病、应激状态或药物影响;低血糖多由降糖药物过量、进食过少或剧烈运动诱发,胰岛细胞瘤等疾病也可导致。两者病理机制完全相反,前者是血糖利用障碍,后者为血糖供应不足。
高血糖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伴随视力模糊、伤口难愈;低血糖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如心慌手抖、冷汗淋漓,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症状发生速度差异显著,低血糖往往突发,高血糖多为渐进性。
长期高血糖引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急性高血糖可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危害呈急性特征,脑细胞缺氧可在数分钟内造成不可逆损伤,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两者危急程度不同但均需及时干预。
诊断标准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11.1mmol/L为高血糖;血糖≤3.9mmol/L即属低血糖范畴。监测时需注意"苏木杰现象"与"黎明现象"等特殊波动,这些情况会影响判断准确性。
高血糖需通过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配合饮食运动管理;低血糖应立即补充15克葡萄糖或含糖食物,严重者需静脉推注葡萄糖。处理方式截然相反,错误应对可能加重病情,需严格区分适应症。
日常管理中建议定期监测指尖血糖,高血糖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并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等粗粮;低血糖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糖果。两者均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不建议自行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建立详细的血糖监测记录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足部护理和口腔卫生等糖尿病日常管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