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红眼病吗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红眼病的一种临床类型。红眼病是结膜充血性炎症的统称,主要包括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类型。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普通红眼病可能由细菌、其他病毒或过敏原导致。前者常见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后者以弥漫性充血为主。
该病典型表现为突发眼睑水肿、结膜滤泡增生伴明显结膜下出血,分泌物呈水样;普通红眼病多为黏液脓性分泌物。两者均具有异物感、畏光等共同症状,但出血性结膜炎疼痛感更显著。
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等物品传播,夏季游泳池是常见传染场所;普通细菌性结膜炎传播力相对较弱。二者均需做好个人用品隔离消毒。
潜伏期通常12-48小时,起病急骤,3-5天达高峰,病程约2周;普通红眼病病程多在1周内。出血性结膜炎可能伴随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需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如更昔洛韦滴眼液,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通细菌性结膜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两者均需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揉眼。
患病期间应严格实行毛巾、枕头专人专用,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长时间用眼,外出佩戴墨镜减少光线刺激。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头痛需警惕病毒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保持眼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