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方式有哪些

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方式主要有内固定术、翻修术、骨水泥强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定制假体重建。
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对骨折端进行稳固固定,适用于假体稳定性良好且骨折线未累及假体-骨界面的情况。手术需避开假体周围骨水泥层,选择锁定钢板可增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强度。术后需配合支具保护及渐进性负重训练。
当假体松动或骨折线贯穿假体固定界面时需行假体翻修。手术需完整取出原假体,清理纤维膜后植入长柄翻修假体跨越骨折线,必要时联合异体骨板增强固定。该术式对骨缺损严重者可能需分阶段实施。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骨折复位后向骨髓腔注入骨水泥增强内固定物把持力。需注意骨水泥聚合放热可能影响周围组织,术中需控制注入时机与剂量。该方法常与钢板或髓内钉联合使用。
适用于开放骨折或局部软组织条件差的患者,通过体外支架连接经皮钢针实现骨折稳定。需定期消毒针道预防感染,待软组织恢复后可二期改为内固定。外固定期间需保持关节适度活动防止僵硬。
对于复杂骨缺损或解剖变异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体化假体实现解剖重建。术前需完善CT三维建模,假体设计需兼顾力学传导与关节活动度。该方案多用于肿瘤切除后或多次翻修病例。
术后康复期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1.2-1.5克/公斤体重以促进骨愈合,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及等长收缩练习,6周后逐步增加阻力训练。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进度,避免过早完全负重。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及钙剂1000毫克/日改善骨代谢。出现异常疼痛或假体异响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