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和白内障区别是什么

青光眼与白内障是两种不同的眼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青光眼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白内障则是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视力下降。
青光眼通常由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房水排出通道阻塞有关,而闭角型青光眼多因前房角狭窄引发急性眼压骤升。白内障则源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常见诱因包括年龄增长、紫外线暴露或代谢性疾病。
青光眼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出现视野缺损、虹视现象,急性发作时伴随眼痛头痛。白内障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可能出现眩光、复视,晚期可见瞳孔区灰白色混浊。
青光眼诊断需眼压测量、视野检查和视神经OCT扫描。白内障通过裂隙灯检查可直接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视力表测试显示矫正视力不提高。
青光眼需降眼压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严重者需进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药物仅用于早期延缓进展。
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需终身控制眼压。白内障术后视力多可显著改善,但可能发生后发性白内障需激光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检查,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户外活动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出现突发眼痛或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日常饮食可增加深色蔬菜摄入以补充叶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