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胸外科编辑 医路阳光
14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及皮肤苍白或发绀。

1、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发生后数秒内患者即出现意识完全丧失,表现为对任何外界刺激无反应,包括呼喊、拍打等。这是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抑制,常伴随全身肌肉松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抽搐。

2、呼吸停止:

心脏停搏后30-60秒内会出现呼吸逐渐减弱至完全停止,表现为胸腹部无起伏运动,口鼻无气流通过。部分患者在初期可能出现濒死样喘息,这是脑干缺氧引起的异常呼吸模式,需与有效呼吸相鉴别。

3、大动脉搏动消失:

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是判断心脏骤停的关键体征,需在10秒内完成检查。普通人群触摸颈动脉时应注意定位甲状软骨旁开2厘米处,医务人员需同时检查心尖搏动消失,此时听诊心音完全消失。

4、瞳孔散大:

心脏停搏后1-2分钟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这是中脑动眼神经核缺氧的表现。但需注意某些药物中毒、眼部外伤等情况可能干扰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5、皮肤改变:

患者皮肤迅速出现苍白或发绀,尤其以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明显。这是由于循环停止后组织缺氧,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通常在心脏停搏后30秒内即可观察到。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日常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并定期练习。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饮食上减少钠盐摄入,多食用深海鱼类和新鲜蔬果。突发胸痛、心悸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家庭可备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备急救之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