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治疗原则有哪些

新生儿肺炎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及家庭护理。具体措施需根据病原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患儿个体差异综合制定。
细菌性肺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曲松等,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支持为主。用药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轻症采用鼻导管吸氧,中重度需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优先选择母乳喂养,吸吮无力者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每日热量需达到100-120kcal/kg,蛋白质2-3g/kg。喂养时保持半卧位,少量多次避免呛咳。
重点预防脓胸、败血症、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胸片。对合并心力衰竭者使用利尿剂,休克患儿及时扩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24-26℃,湿度50%-60%。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观察呼吸状况、进食量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复诊。
出院后需持续随访3-6个月,定期评估肺部发育情况。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母亲饮食应富含维生素A、C、E。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疫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进行抚触促进发育。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复发、呼吸急促等后遗症,必要时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