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指标有哪些,多少算高

丙肝指标主要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抗-HCV阳性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HCV-RNA检测值超过检测下限(通常为15-50IU/mL)即为异常,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持续高于40U/L需警惕肝损伤。
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筛查丙肝感染的初级指标,阳性结果需结合HCV-RNA确认活动性感染。化学发光法检测中,样本信号值与临界值比值(S/CO)≥1.0判为阳性,但假阳性可能存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
病毒载量检测是确诊现症感染的金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下限多为15IU/mL。临床认为任何可检测到的病毒量均需干预,高病毒载量(>800,000IU/mL)可能提示更快纤维化进展。
谷丙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男性持续>40U/L、女性>35U/L属于异常。但约30%慢性丙肝患者ALT可正常,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LSM),≥7.4kPa提示显著纤维化,>12.5kPa考虑肝硬化可能。该指标与肝活检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
包括APRI指数(AST/血小板比值)和FIB-4指数,APRI>1.5或FIB-4>3.25提示晚期纤维化风险。这些无创指标可作为动态监测工具。
建议确诊丙肝患者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肝硬化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筛查。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期间,注意避免与葡萄柚、圣约翰草等食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