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移植手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自体脂肪移植手术需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及长期效果维持五个关键环节。
术前需全面评估供区脂肪质量与受区血供条件。供区优先选择大腿或腹部等脂肪致密部位,通过超声检测皮下脂肪厚度。受区需排除局部感染、瘢痕增生等禁忌症,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术前2周停用抗凝药物,完善凝血功能检查。
采用低负压抽吸获取脂肪颗粒,离心纯化时转速控制在3000转/分钟以内。注射采用多隧道、多点、低剂量原则,单点注射量不超过0.1毫升。使用17G钝针在皮下、肌肉或筋膜层分层注射,避免血管神经束损伤。
术后72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穿戴弹力服4-6周维持塑形效果。保持注射针孔清洁干燥,7天内避免沾水。禁止按摩或压迫移植区域,睡眠时采用半卧位减轻局部压力。术后1个月禁止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暴露。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脂肪液化、结节硬结或感染迹象。移植区出现持续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术后3个月定期超声检查,发现大于5毫米的囊肿或钙化灶需穿刺抽吸。吸烟患者需严格戒烟3个月以上以改善微循环。
移植脂肪存活率约30-70%,6个月后趋于稳定。建议分2-3次手术实现渐进式填充,每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配合射频或超声刀治疗可促进胶原再生,延长维持效果。每年进行1次三维成像评估容积变化,必要时补充注射。
术后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每日补充60克以上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食用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食物。避免高盐饮食减轻水肿,限制酒精摄入防止血管收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周后逐步恢复有氧训练。保持移植部位防晒,使用物理防晒霜预防色素沉着。建立术后随访档案,定期进行脂肪存活率评估与形态学测量,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维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