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手术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需根据出血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脑室引流术、去骨瓣减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手术方式。
适用于大脑半球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小脑出血量超过10毫升的患者。通过开颅直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术中需注意保护周围脑组织,术后可能遗留颅骨缺损需二期修补。该手术对脑组织创伤较大但清除血肿彻底。
采用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技术精准定位血肿,通过颅骨钻孔置入引流管抽吸血肿。适用于基底节区等深部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存在血肿清除不彻底的风险,必要时需配合溶栓药物灌注。
针对脑室系统积血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通过侧脑室穿刺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常联合腰大池引流形成双向冲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预防脑疝形成,但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当药物难以控制恶性颅内压增高时,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扩大颅腔容积。多用于脑干周围出血或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可迅速缓解脑疝症状,但术后可能出现脑组织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通过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对动脉瘤性出血可采用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栓塞。适用于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患者,具有无需开颅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预防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避免再出血。早期开展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吞咽障碍患者需鼻饲营养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手术效果。长期需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按医嘱服用预防再出血药物,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