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红眼病的治疗是什么

急性期红眼病可通过抗生素滴眼液、抗病毒药物、冷敷缓解、避免接触传播、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急性期红眼病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细菌性结膜炎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用药期间需观察眼部分泌物变化,若出现药物过敏需立即停用。细菌性结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
病毒性结膜炎可选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该病常见于腺病毒感染,表现为眼睑水肿伴水样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具有自限性,但重症患者可能并发角膜炎需强化治疗。
使用冷藏后的无菌纱布敷眼可缓解充血肿胀,每次冷敷10-15分钟。过敏性或刺激性结膜炎通过冷敷能降低组胺释放,减轻瘙痒症状。注意冷敷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眼睑皮肤。
患者需单独使用脸盆毛巾,接触眼睛后需用肥皂洗手。结膜炎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门把手等公共区域需定期消毒。患病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防止病原体残留。
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或角膜混浊需立即就诊。淋球菌性结膜炎进展迅速,24小时内可能造成角膜穿孔。儿童患者伴随发热症状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感染。
急性期需保持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每小时远眺5分钟缓解视疲劳。患病期间禁止游泳或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外出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