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睾炎和附睾结核怎么区分

慢性附睾炎与附睾结核可通过病因、症状、检查结果、治疗反应及并发症五个方面进行区分。
慢性附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常继发于尿路感染或前列腺炎。附睾结核则属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多数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的血行播散,具有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或既往结核病史。
慢性附睾炎表现为附睾区持续性胀痛或隐痛,可伴有阴囊坠胀感,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红肿热痛。附睾结核病程进展缓慢,疼痛较轻但质地硬韧,晚期可形成冷脓肿或窦道,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超声检查中慢性附睾炎显示附睾增粗伴血流信号增强,可能合并鞘膜积液。附睾结核超声可见结节状低回声灶伴钙化,CT可能发现肺部或其他器官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常呈阳性。
慢性附睾炎经敏感抗生素治疗2-4周后症状明显缓解。附睾结核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短期抗生素无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病灶钙化或纤维化改变。
慢性附睾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附睾管梗阻引发不育。附睾结核易扩散至睾丸形成睾丸结核,严重者可致阴囊皮肤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双侧受累时生育功能受损更显著。
日常需注意保持阴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和紧身裤压迫。饮食上慢性附睾炎患者应多饮水促进排尿,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附睾结核患者需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抵抗力。两者均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随访,附睾结核患者需严格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以防复发。出现阴囊肿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