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值下限的病理状态,常见表现包括反复感染、乏力、发热等症状。白细胞减少症可能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部分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直接破坏白细胞,导致白细胞减少。常见药物包括抗肿瘤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流感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暂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减少。通常伴随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支持为主,感染控制后血象多能自行恢复。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产生抗白细胞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多。患者常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倾向。治疗包括造血刺激因子、免疫抑制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硬化、血液病等引起的脾脏肿大可过度扣留和破坏白细胞。患者多伴有脾区不适、血小板减少。治疗原发病后,严重者可能需要脾切除手术。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类、新鲜蔬果;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发热、严重感染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需避免接触放射线、苯等有毒物质,慎用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