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能吃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避免高脂肪食物、生冷食物、腌制食品、刺激性食物及部分药物。饮食禁忌主要与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加重出血倾向有关。
动物内脏、肥肉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可能影响骨髓微环境,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长期摄入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建议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替代,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
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生鱼片等可能携带李斯特菌等致病微生物。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易发生致命性感染,所有食材需充分加热至70℃以上,水果建议去皮后食用。
腊肉、泡菜等含亚硝酸盐会氧化血红蛋白,加重贫血症状。同时高盐饮食可能诱发高血压,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提升皮下出血风险,每日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下。
辣椒、酒精等会扩张毛细血管,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咖啡因影响铁吸收,每日咖啡不宜超过200毫升。合并口腔溃疡时需避免酸性食物刺激黏膜。
氯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具有骨髓抑制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用药前需告知医生病史,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患者应建立均衡饮食结构,每日保证150克瘦肉、1个鸡蛋及300克深色蔬菜摄入,适量补充动物肝脏每周2次。烹饪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避免煎炸。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进食软食,预防口腔黏膜损伤出血。适当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出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调整膳食铁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