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小板性紫癜早期症状有哪些

儿童血小板性紫癜早期症状主要有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
四肢及躯干皮肤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或紫红色出血点,按压不褪色,常密集分布或融合成片。这与血小板减少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碰撞加重出血。
口腔颊黏膜、眼结膜等部位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严重者可出现血疱。黏膜出血提示血小板计数可能低于20×10⁹/L,需立即就医评估出血风险。
突发性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较多且难以自行停止。儿童反复鼻出血需警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检查血常规明确血小板数值。
刷牙或进食时牙龈渗血,或出现自发性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会影响凝血功能,日常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减少黏膜损伤。
轻微磕碰后皮肤出现较大面积淤青,或小伤口出血时间超过15分钟。这种异常出血倾向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需监测有无内脏出血征兆。
患儿日常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坚硬食物损伤口腔黏膜,推荐南瓜粥、蒸蛋等软烂食物。衣着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活动时需有成人看护防止跌倒。观察尿液颜色及大便性状,若出现血尿、黑便或头痛呕吐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疫苗接种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推迟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