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
早期表现为四肢皮肤散在针尖大小瘀点,压之不褪色,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需避免磕碰并监测血小板计数。
进展期常见鼻腔、牙龈自发性渗血,口腔血疱形成,提示血小板低于30×10⁹/L,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或静脉免疫球蛋白。
女性患者可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剧增,与子宫内膜血管异常有关,建议使用氨甲环酸、去氨加压素等止血药物控制出血。
终末期可能发生消化道呕血、黑便或血尿,需警惕脾破裂风险,必要时行脾切除术或使用艾曲波帕促进血小板生成。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急性出血时立即就医处理,慢性患者可适量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帮助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