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入学肺结核筛查做什么检查

初中入学肺结核筛查通常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胸部X线检查、临床症状问诊、接触史调查和实验室痰检五项内容。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硬结≥5毫米为阳性反应,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该试验是筛查结核感染最常用的初筛手段,但需注意卡介苗接种可能导致假阳性。
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进行后前位胸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部典型结核病灶如渗出性阴影、空洞或钙化灶。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多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青少年继发性肺结核常见上叶尖后段浸润性病变。
重点询问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结核中毒症状。需特别关注有无咯血史,此类症状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可能,需进一步排查传染性。
详细记录学生是否与肺结核患者同住或密切接触,接触时间超过8小时即属高危暴露。近期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筛查阳性者,需优先进行病原学确诊检查。
对疑似活动性肺结核者采集晨起深部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可同时检测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显著提高诊断效率。
筛查期间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和维生素A/C丰富的深色蔬菜水果摄入。每日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筛查后出现注射部位红肿或低热属正常反应,若持续高热或剧烈咳嗽需及时就医。家长应配合学校完成后续追踪复查,确诊感染者需规范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