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体重下降。这些症状可能由胃黏膜炎症、消化功能紊乱、胃酸分泌异常、细菌毒素刺激以及长期慢性感染等因素引起。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隐痛或灼烧感,疼痛多发生在空腹或夜间。这种疼痛与胃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有关,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刺激神经末梢。轻度疼痛可通过抑酸药物缓解,持续疼痛需进行胃镜检查。
感染者常出现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在进食后加重。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影响胃排空功能,导致胃内压力增高和贲门括约肌松弛。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胸骨后灼热感,与胃食管反流症状相似。
细菌产生的氨和细胞毒素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早饱感和食欲明显下降。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常自觉饭后腹胀不适。这种情况在儿童感染者中尤为明显,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部分患者会出现周期性恶心呕吐,尤其在晨起时症状明显。这与细菌引起的胃蠕动异常和胃排空延迟有关,严重时可能呕吐咖啡样物,提示存在胃黏膜出血。老年患者呕吐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长期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减轻,这与慢性炎症消耗、营养吸收障碍以及食欲不振相关。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时需警惕是否存在胃部并发症,如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等,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吸烟饮酒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应严格戒除。出现黑便、持续呕吐或明显消瘦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规范进行四联疗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