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公认的一类致癌物质!3类人易感染!是你吗?

胃里住着个"隐形杀手"却浑然不知?这个叫幽门螺杆菌的小东西,早在1994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它像个小钉子户,一旦在胃里安家落户,就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增加胃癌风险。更可怕的是,我.国约有一半人都被它悄悄"攻占"了胃!
1、破坏胃黏膜保护层
这个狡猾的细菌会分泌尿素酶,把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就像"化学武器",直接腐蚀胃黏膜的保护层。胃酸趁机长驱直入,在胃壁上"凿"出一个个小伤口。
2、引发慢性炎症
感染后免疫系统会持续作战,导致胃部.长期处于低烈度"战争状态"。这种慢性炎症可能持续十几年,期间胃黏膜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变化。
3、干扰胃酸分泌
它通过特殊机制改变胃内环境,可能导致胃酸分泌紊乱。有些人会出现反酸烧心,有些人反而胃酸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1、共餐不公筷的"热心肠"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那些喜欢给人夹菜、共用餐具、喂食婴幼儿的人,感染风险比常人高3-5倍。家庭内部传播尤其常见,一人感染往往全家"中招"。
2、爱吃生食的"美食家"
醉虾、刺身、半熟牛排等生冷食物可能携带活菌。胃酸都杀不死的幽门螺杆菌,通过这类食物更易"偷渡"成功。经常吃路边摊等卫生条件差的餐饮,风险系数直线上升。
3、长期服药的"老病号"
经常吃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削弱胃黏膜屏障。抑酸药改变胃内环境后,反而给幽门螺杆菌创造了更舒适的生存空间。这类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明显症状。
1、顽固性口臭
胃里的尿素被分解产生氨气,会形成特殊的腐.败气味。刷牙漱口无法消除,晨起时尤其明显。
2、饭后腹胀
即使吃得不多,也常感觉胃部胀满不适。食物消化明显变慢,还伴随打嗝、嗳气。
3、规律性胃痛
饥饿时或夜间出现的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缓解,这种"饥饿痛"非常典型。
1、检测手段选择
C13/C14呼气试验无创又准确,胃镜检查能同时观察胃部状况。血清抗体检测适合初筛,但不能区分现症感染。
2、治疗注意事项
必须遵医嘱完成10-14天规范治疗,擅自停药易导致耐药。治疗期间要戒酒,避免刺激食物。
3、预防关键点
家庭内实行分餐制,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外出就餐用公筷,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幼儿。
这个"胃部房客"虽然常见,但绝非善类。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或者已经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记住,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时机,永远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