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跟鼻前庭炎的区别有哪些

过敏性鼻炎与鼻前庭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特征、诱发因素、检查结果及治疗方式五个方面。
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对过敏原的Ⅰ型变态反应,主要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组胺释放。鼻前庭炎则为鼻前庭皮肤及毛囊的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两者病理基础不同,前者属于免疫性疾病,后者属于局部感染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可伴眼痒等过敏症状。鼻前庭炎以鼻前庭红肿、疼痛、结痂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脓性分泌物,但无喷嚏和眼痒症状。前者症状具有发作性,后者多为持续性。
过敏性鼻炎由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触发,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特点。鼻前庭炎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机械刺激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后继发感染,与环境湿度变化、鼻腔卫生不良相关。前者为外源性诱发,后者与局部创伤关系更密切。
过敏性鼻炎鼻内镜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检测阳性。鼻前庭炎可见鼻前庭皮肤充血糜烂,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前者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后者血常规可能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
过敏性鼻炎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控制免疫反应。鼻前庭炎以局部抗生素软膏为主,严重时需口服抗生素。前者侧重免疫调节,后者以抗感染治疗为核心。
日常护理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重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空气净化器,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以调节免疫。鼻前庭炎患者需改正挖鼻习惯,保持鼻腔湿润,清洁时使用生理盐水而非普通纸巾。两者均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但运动时过敏性鼻炎患者需避开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和场所,鼻前庭炎患者运动后应及时清洁面部汗液。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完善鼻内镜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