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病是什么病

消化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15次浏览

关键词: #肝病 #胆汁

原发性胆汁性肝病是一种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纤维化肝硬化。该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紊乱及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1、遗传易感性:

部分患者存在HLA-DRB1等基因变异,导致免疫系统对胆管上皮细胞产生错误攻击。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需结合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发病。

2、免疫系统异常:

患者体内可检测到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会持续攻击中小胆管上皮细胞。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引发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最终导致胆管消失综合征。

3、环境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感染原或药物可能触发免疫异常反应。研究显示泌尿系统感染、吸烟、指甲油等化学物质接触史与疾病发生存在关联,这些外源性因素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4、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微生物组失衡可能通过肠-肝轴影响胆汁酸代谢。部分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条件致病菌增多等情况,这种改变可能加剧胆汁酸毒性作用并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5、雌激素水平变化: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提示雌激素可能参与发病。雌激素代谢异常可能影响胆管细胞凋亡过程,同时会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建议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疲劳症状。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肝脏弹性检测。冬季注意皮肤保湿缓解瘙痒,夏季避免暴晒预防色素沉着加重。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科随访评估病情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