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疼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子宫疼痛可能由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先兆流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有关,表现为月经期下腹坠胀或绞痛。可服用布洛芬、酮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者需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经期避免剧烈运动,用暖水袋热敷腹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细菌上行感染引发的盆腔炎症常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可能与不洁性生活或术后感染有关。需采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进行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配合中药灌肠。急性发作期间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异位内膜组织刺激盆腔神经会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可能伴有性交痛和不孕。临床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抑制内膜生长,重症患者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减少高雌激素食物摄入。
肌瘤压迫宫腔可引起经量增多及压迫性疼痛,发病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相关。小于5厘米的肌瘤可服用米非司酮缩小子宫肌瘤体积,黏膜下肌瘤需行宫腔镜电切术。日常应控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每半年复查超声。
妊娠早期子宫收缩疼痛伴随阴道流血,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或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需立即卧床休息并注射黄体酮保胎,禁止盆浴和提重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叶酸,若出血量增大需急诊处理。
建议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关系,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压迫。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放松盆底肌肉,每周3次30分钟快走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抗炎食物摄入,限制咖啡因及酒精。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需及时妇科就诊,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明确病因。经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