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真菌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腔黏膜疾病。鹅口疮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等。
艾滋病患者、肿瘤化疗后人群等免疫抑制状态者易发生鹅口疮。白色念珠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免疫功能正常时不会致病,当CD4+T细胞数量下降时易引发感染。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同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细菌生长后导致念珠菌过度繁殖。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反复使用抗生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治疗。
佩戴义齿未定期清洁、唾液分泌减少等因素可造成口腔环境改变。念珠菌易在滞留食物残渣的义齿基托表面形成生物膜,建议每日用专用刷具清洁义齿,睡前浸泡在抑菌溶液中。
血糖控制不佳者口腔唾液含糖量增高,为念珠菌生长提供有利环境。这类患者常伴有口腔灼痛感,需监测血糖水平,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配合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分娩过程中可能经产道感染念珠菌。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婴儿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伪膜时,可使用医生开具的抗真菌药物涂抹。
鹅口疮患者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使用温盐水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哺乳期母亲需每日用温水清洗乳头,婴幼儿奶瓶奶嘴应煮沸消毒。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义齿佩戴者每晚需彻底清洁义齿。出现口腔黏膜广泛白膜、进食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感染扩散至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