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鹅口疮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鹅口疮是口腔黏膜被白色念珠菌侵袭导致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或凝乳状物质。
白色念珠菌是鹅口疮的主要致病菌,这种真菌在健康人群口腔中少量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口腔环境改变时可能过度繁殖。感染后口腔黏膜会出现不易擦除的白色伪膜,伴有灼痛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或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同时注意口腔清洁。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时,难以有效抑制真菌生长。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鹅口疮,伴随口干、味觉异常。除抗真菌治疗外,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干预,如HIV感染者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婴幼儿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使对抗白色念珠菌的有益菌减少。常见于长期使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口腔黏膜可能出现弥漫性红斑基础上的白色斑片。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配合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必要时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
佩戴义齿不清洁、唾液分泌减少或长期吸烟等行为会改变口腔环境。临床表现为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及白色伪膜,去除伪膜后可见出血创面。建议每日用专用清洁剂浸泡义齿,吸烟者减少吸烟频次,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持口腔清洁。
糖尿病患者唾液糖分升高为真菌生长创造条件,血糖过高还会损害免疫功能。这类患者常出现顽固性鹅口疮,可能合并口角炎。需严格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配合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含漱液控制感染。
预防鹅口疮需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婴幼儿喂养后应用纱布清洁口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者用药后及时漱口。出现口腔白斑持续不消退、进食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或感染科就诊,避免自行刮除白膜导致黏膜损伤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