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与糜烂性胃炎有什么区别

胃食管反流与糜烂性胃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三个方面。胃食管反流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糜烂性胃炎则是胃黏膜发生糜烂的炎症反应。
胃食管反流主要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酸或胆汁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糜烂性胃炎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酒精刺激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
胃食管反流病变集中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糜烂。糜烂性胃炎病变位于胃窦或胃体部,胃镜下表现为点状或片状黏膜缺损,周围伴有充血水肿。
胃食管反流以反酸、烧心为主要症状,平卧时加重。糜烂性胃炎常见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可能伴有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胃食管反流长期未控制可发展为巴雷特食管甚至食管腺癌。糜烂性胃炎可能进展为胃溃疡,严重者出现穿孔或幽门梗阻。
胃食管反流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配合促胃肠动力药。糜烂性胃炎需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避免刺激性饮食。
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及咖啡因摄入。建议采取少食多餐方式,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胃食管反流患者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糜烂性胃炎患者应严格戒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反流。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