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放疗后遗症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放疗后遗症主要包括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下肢淋巴水肿、卵巢功能衰竭及骨髓抑制。这些后遗症的发生与放射剂量、个体差异及防护措施等因素相关。
盆腔放疗可能损伤肠道黏膜,表现为腹泻、腹痛或便血。急性期症状多在治疗期间出现,慢性肠炎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建议采用低渣饮食,必要时需进行肠镜检查评估损伤程度。
膀胱受到辐射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或血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膀胱挛缩或瘘管形成。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缓解症状,顽固性出血需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盆腔淋巴结照射可能破坏淋巴回流系统,导致单侧或双侧下肢肿胀。早期表现为踝部凹陷性水肿,后期可能进展为皮肤纤维化。穿戴压力袜结合手法淋巴引流可改善症状。
放疗会不可逆损伤卵巢组织,40岁以下患者可能出现潮热、盗汗等绝经症状。激素替代治疗需评估肿瘤复发风险,非激素疗法如黑升麻提取物可缓解部分症状。
骨盆骨髓受照射后可能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定期监测血常规,严重骨髓抑制需使用促造血生长因子,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放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后遗症进展。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淋巴循环,饮食上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高脂饮食减轻肠道负担。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无皂基洗剂减少皮肤刺激,睡眠时抬高下肢预防水肿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