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吸虫病需要进行什么检查

肺血吸虫病确诊需结合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影像学评估,主要方法包括粪便虫卵检测、血清抗体检测、胸部CT扫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以及肺功能测试。
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样本寻找血吸虫虫卵,是确诊的直接依据。急性期患者阳性率较高,慢性感染者可能需多次采样或采用浓集法提高检出率。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灵敏度。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可反映既往感染。需注意与其他寄生虫感染存在交叉反应可能,阳性结果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分析。
可显示肺部特征性改变,如磨玻璃样结节、间质性肺炎或肺动脉高压征象。典型表现为双肺中下野多发小结节伴周围晕征,晚期可见肺纤维化或肺动脉增宽。影像学表现需与结核、真菌感染等鉴别。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灌洗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虫卵抗原。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25%具有提示意义,直接检出虫卵可确诊。适用于痰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
评估肺部受累程度,常见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能力下降。急性期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慢性期多出现肺顺应性降低。结果异常程度与虫卵沉积量及纤维化范围相关。
确诊肺血吸虫病需结合疫区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治疗期间应避免生食淡水鱼虾,加强个人防护减少疫水接触。康复期建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肺功能,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及肝肾功能。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