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是怎么感染的

呼吸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27次浏览

关键词: #肺炎 #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医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及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规范医疗操作、增强免疫力、控制慢性病及避免接触感染源。

1、呼吸道传播:

肺炎克雷伯菌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带菌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在密闭空间或医疗机构内,气溶胶长时间悬浮更易造成传播。高风险人群需佩戴口罩,保持通风。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或污染物体表面可能传播病菌。常见于共用餐具、医疗器械或护理物品未彻底消毒的情况。医务人员操作前后需严格执行手卫生,普通人群应避免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

3、医源性感染:

侵入性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等可能破坏天然屏障,增加感染风险。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典型医源性感染类型。医疗机构需落实无菌操作规范,定期评估器械使用必要性。

4、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更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放化疗后人群及老年人。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必要时预防性使用免疫调节剂,但需严格遵医嘱。

5、慢性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等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细菌定植风险增高。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病原学筛查。

日常预防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加强营养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慢性病患者需规律监测相关指标;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痰培养等检测。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