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类型有哪些

关键词: #肾炎
关键词: #肾炎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感染性间质性肾炎和免疫性间质性肾炎五种类型。
急性间质性肾炎起病急骤,多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突发发热、皮疹、关节痛三联征,伴随血尿及肾功能急剧下降。病理可见肾间质水肿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隐匿,常见于长期服用镇痛药、重金属接触或代谢性疾病患者。特征为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临床呈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浓缩功能障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晚期可能需肾脏替代治疗。
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占临床病例60%以上,常见致敏药物包括青霉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和质子泵抑制剂。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伴肾小管损伤。确诊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重症患者需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感染性间质性肾炎多继发于肾盂肾炎或全身感染,病原体直接侵袭或毒素导致间质炎症。患者出现腰痛、脓尿及菌尿,肾活检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严重者可进展为肾周脓肿。
免疫性间质性肾炎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如干燥综合征或结节病。特征为间质内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肉芽肿形成。血清学检查可见抗SSA/SSB抗体阳性。治疗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部分病例需行血浆置换。
日常需避免肾毒性药物滥用,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适量饮水保持尿量2000ml/日。建议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乏力、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