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和红斑狼疮

紫癜性肾炎和红斑狼疮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紫癜性肾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红斑狼疮则常见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多系统受累。两者均需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确诊,治疗需个体化方案。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表现,多由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触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典型症状包括下肢对称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血尿蛋白尿。肾脏病理可见IgA沉积,严重者可进展为肾功能不全。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为主,同时需控制血压及蛋白尿。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可能致敏的食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与遗传、雌激素及环境因素相关。特征性表现为颧部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及抗核抗体阳性。肾脏受累时称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从轻微病变到弥漫增殖型不等。治疗需长期使用羟氯喹片,重症联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和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患者需严格防晒,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补体水平。
紫癜性肾炎与狼疮性肾炎均可出现肾脏损害,但前者必有皮肤紫癜病史,后者需满足至少4条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中,紫癜性肾炎以IgA升高为主,红斑狼疮以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为特异性标志。肾活检中,紫癜性肾炎见系膜区IgA沉积,狼疮性肾炎可见"满堂亮"免疫荧光表现。
紫癜性肾炎轻症可自愈,重症需3-6个月激素疗程;狼疮性肾炎需终身管理,根据病理类型选择霉酚酸酯片或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两者均需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但狼疮患者还需预防骨质疏松和机会性感染。生物制剂如贝利尤单抗注射液仅适用于难治性红斑狼疮。
紫癜性肾炎儿童预后较好,成人易复发;狼疮性肾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10年内约20%进展至尿毒症。两者均需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狼疮患者还需监测抗dsDNA抗体滴度。日常需避免阳光暴晒、过度劳累,接种疫苗前需评估免疫状态,妊娠需在病情稳定半年后计划。
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限制盐分,紫癜性肾炎急性期忌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红斑狼疮患者慎用含雌激素药物。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两类疾病均需长期随访,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新发水肿、血尿或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