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是什么意思?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调节甲状腺功能的关键激素,其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病变等疾病。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通过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维持机体代谢平衡。该激素水平与甲状腺激素呈负反馈关系,当甲状腺激素不足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反之则减少。
该指标是评估甲状腺功能的一线筛查项目,可反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状态。检测时需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干扰结果,建议同时检测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综合判断。
数值超过4.94毫单位/升可能提示原发性甲减、亚临床甲减、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等。原发性甲减患者常伴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数值低于0.35毫单位/升常见于甲亢、垂体功能减退等。格雷夫斯病等甲亢患者会出现心悸、多汗、消瘦等表现,需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
妊娠早期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影响可能出现生理性降低,产后甲状腺炎可致暂时性升高。中枢性甲减患者可能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正常但甲状腺激素低下的矛盾现象。
日常需关注乏力、畏寒、便秘等甲减症状或心慌、手抖等甲亢表现,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但避免过量,规律作息减少自身免疫异常风险。出现明显异常或计划妊娠前建议内分泌科就诊,避免自行服用含甲状腺激素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