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危害比想象中大 认识溶血性贫血3大危害

溶血性贫血的危害主要包括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和胆红素脑病。溶血性贫血的危害程度与溶血速度、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大量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形成血红蛋白尿,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表现为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严重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长期铁过载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急性溶血时大量钾离子释放可诱发心律失常,慢性贫血导致心脏长期代偿性做功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下肢水肿等表现,严重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需及时输血纠正贫血并强心利尿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时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节,引起神经细胞毒性。早期表现为嗜睡、吸吮无力,进展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严重者可遗留听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光照疗法和换血治疗是关键干预措施。
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反复输血增加血源性感染概率。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脾切除术后需终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接种多价肺炎球菌疫苗。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补体异常激活导致血小板活化,同时溶血释放促凝物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需长期抗凝治疗并监测凝血功能。
溶血性贫血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溶血危象,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出现酱油色尿或黄疸加重应及时就医。遗传性溶血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需避免使用诱发溶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