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肢体短缩、脊柱侧弯和呼吸功能障碍。症状严重程度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范围相关。
受累肌肉因神经支配丧失导致进行性萎缩,常见于下肢近端肌群如股四头肌。早期表现为肌力下降,逐渐发展为肌肉体积缩小,皮肤褶皱增多。可通过低频电刺激延缓萎缩进程,严重者需佩戴矫形器维持关节稳定性。
肌肉力量失衡引发关节力学改变,典型表现为足下垂、膝反张或髋关节脱位。跟腱挛缩导致马蹄足畸形,长期负重可能继发骨关节炎。需定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进展期畸形需考虑肌腱延长术或截骨矫形手术。
患肢骨骼血供减少及负重刺激减弱,造成骨骼生长迟缓。双下肢长度差超过2厘米时,可能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儿童生长期可使用肢体延长器,成年后严重差异需行骨延长术。
躯干肌肉不对称瘫痪导致脊柱三维畸形,胸椎段侧弯可能压迫心肺功能。Cobb角超过40度时需穿戴矫形支具,快速进展期需行脊柱融合术。常伴随肩胛骨隆起和肋骨旋转等继发畸形。
延髓麻痹或胸廓畸形影响呼吸肌功能,表现为夜间低通气、反复肺部感染。需监测血氧饱和度,严重呼吸衰竭需无创通气支持。合并吞咽困难者需警惕吸入性肺炎风险。
后遗症管理需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包括康复医师、骨科医生和呼吸治疗师。坚持每日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使用矫形器维持功能体位。营养方面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体重控制可减轻关节负荷。游泳等水中运动能改善肌肉协调性,避免高强度对抗性运动。心理干预需关注社交障碍和抑郁倾向,建议参与病友互助团体。定期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脊柱X线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