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到底有哪些表现,千万别跟胃肠炎混淆

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及呕血黑便。急性胃炎与胃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伴随症状,前者局限于胃部,后者常累及肠道并伴有腹泻。
急性胃炎最典型症状为剑突下或左上腹持续性隐痛或灼痛,进食后疼痛加剧。胃黏膜急性炎症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严重者可出现剧烈绞痛。
胃黏膜受刺激后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呕吐中枢兴奋,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黏液。频繁呕吐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呕吐物带血丝提示黏膜糜烂出血。胃肠炎呕吐多伴随肠鸣音亢进。
炎症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和消化酶分泌减少,出现早饱感和厌食。胃窦部炎症较重时可能伴有反酸症状。与胃肠炎不同,单纯胃炎很少出现完全无法进食的情况。
胃排空延迟使食物滞留发酵,产生过多气体导致上腹胀满。嗳气带有酸腐味是胃酸分泌异常的表现。胃肠炎腹胀多集中在脐周,常伴随肠型可见。
糜烂性胃炎或应激性溃疡可引起胃黏膜出血,呕鲜血提示活动性出血,咖啡样呕吐物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黑便需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胃出血柏油样便更具光泽。
急性胃炎发作期应选择低纤维软食如米粥、藕粉,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推荐蒸蛋羹、嫩豆腐等易消化食物。保持规律进食节奏,每日5-6餐少量多餐。注意腹部保暖,疼痛时可采取屈膝侧卧位。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需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若48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