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边上长肉疙瘩是怎么回事

乳房边上长肉疙瘩可能由脂肪瘤、纤维腺瘤、皮脂腺囊肿、乳腺增生、皮肤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
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触感柔软且可移动。通常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或局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体积较小且无症状者无需治疗,若影响美观或持续增大可通过手术切除。
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相关,表现为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的无痛性肿块。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超过3厘米或生长迅速时需手术切除,药物干预效果有限。
皮脂腺囊肿因毛囊堵塞导致皮脂潴留形成,表面可见黑头样开口,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疼痛。保持皮肤清洁可预防,已感染者需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或体积较大者需手术完整摘除囊壁。
乳腺增生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表现为乳房胀痛伴多发结节,月经前症状加重。调节情绪和减少高脂饮食可缓解症状,疼痛明显者可服用乳癖消片等中成药,需定期复查排除恶变。
皮肤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粗糙的角质化突起,具有传染性。冷冻治疗或激光祛除效果较好,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可配合干扰素凝胶增强局部抗病毒能力。
日常应注意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摩擦刺激,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发现肿块增大、变硬或皮肤凹陷及时就诊。饮食上减少油炸食品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硒元素,规律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平衡。洗澡时避免用力揉搓患处,夏季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褶皱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