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皮炎会造成肾损害吗

紫癜性皮炎可能引起肾损害,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肾损害的发生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症反应、凝血机制异常、遗传易感性及感染因素有关。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异常增多,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需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监测,严重时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进展。
全身小血管炎性病变可波及肾脏微小血管,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及高血压,肾活检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血管损伤。
紫癜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因子消耗,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显示D-二聚体升高,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肾脏微循环,但需警惕出血风险。
HLA-DRB1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紫癜性肾炎,家族中有自身免疫疾病史者风险增高。这类患者需加强随访,每3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以早期发现肾损伤。
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可诱发免疫紊乱,加重肾脏病变。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针对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需监测尿β2微球蛋白等肾小管功能指标。
紫癜性皮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皮肤紫癜加重,建议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及颜色变化,出现泡沫尿或下肢水肿时立即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诱发复发,居家环境保持湿度50%-60%减少皮肤干燥。定期复查尿常规、血肌酐和肾脏超声,儿童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