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水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关键词: #水肿
关键词: #水肿
双下肢水肿可能由静脉回流障碍、心脏功能不全、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血液淤积,静脉压升高使液体渗入组织间隙。长期站立、妊娠子宫压迫等因素可加重症状,表现为晨轻暮重的对称性水肿,抬高下肢可缓解。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增高,血液回流受阻引发凹陷性水肿,多从足踝开始向上蔓延。常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有关。
肾病综合征导致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典型表现为眼睑水肿蔓延至全身。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可能伴随尿量减少、泡沫尿等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黏多糖沉积在皮下组织出现非凹陷性水肿,常见于胫骨前区域。库欣综合征等激素异常疾病也可通过水钠潴留机制导致下肢水肿。
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药物可能干扰水盐代谢,引发剂量依赖性水肿。通常在用药后数周出现,停药后症状可逆。
日常应注意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每隔1小时活动下肢促进回流;睡眠时垫高下肢15-20厘米。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物,避免穿着过紧衣物。若水肿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胸闷、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排查心肾疾病。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等指标,服用利尿剂者需注意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