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了水痘患者该如何处理

接触水痘患者后需采取隔离观察、消毒防护、免疫干预等措施。水痘具有强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接触后感染风险高达90%。
立即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持续观察21天潜伏期。每日监测体温及皮肤状况,出现红色斑疹、水疱伴瘙痒需高度警惕。儿童接触者应暂停入园入学,成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接触患者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环境表面使用75%酒精擦拭。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应煮沸15分钟,居室每日通风3次以上。护理人员需佩戴N95口罩并及时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
72小时内接种水痘疫苗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孕妇、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既往未患病且未接种者应优先考虑被动免疫保护。
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高危接触者预防性用药。苯海拉明可缓解瘙痒症状,对乙酰氨基酚处理发热。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初期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前驱症状,2-3天后出现特征性疱疹。皮疹多首发于躯干,呈向心性分布。高热不退、疱疹化脓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接触后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及深色蔬菜。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疱疹。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患者痂皮完全脱落前仍具传染性,痊愈后需对居住环境终末消毒。易感人群建议完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建立长期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