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后留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应注意什么

肺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需注意引流液观察、保持通畅、预防感染、体位管理及疼痛控制五方面。
术后24小时内需每小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血性液体逐渐转为淡黄色属正常现象,若引流量持续超过200毫升/小时或出现鲜红色液体,提示活动性出血可能。同时观察有无气泡溢出,异常情况需立即通知医生。
确保引流管无折叠受压,水封瓶液面随呼吸波动说明引流通畅。每日定时挤压引流管,采用离断式挤压法从近端向远端进行。水封瓶应低于胸腔60厘米以上,更换时需双重夹闭管道防止气体进入。
引流管穿刺处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水封瓶每周更换两次,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体温超过38℃或引流液浑浊伴异味时需警惕胸腔感染。
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利于胸腔引流,翻身时避免牵拉导管。下床活动时用别针固定引流管于衣襟,水封瓶始终低于膝关节。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疼痛,同时促进肺复张。
引流管刺激胸膜可引起锐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可采用腹式呼吸训练减轻胸廓运动幅度,局部热敷缓解肌肉痉挛。疼痛评分持续≥4分或出现突发剧痛需排除导管移位可能。
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鸡蛋、西兰花等促进伤口愈合,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腹胀。逐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吹气球训练等,从每日3组、每组10次开始。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片观察肺复张情况。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或引流管脱出等紧急情况需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