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动静脉畸形CT的表现有哪些

大脑动静脉畸形在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血管团块、钙化灶、周围脑组织改变、出血征象及占位效应五种典型特征。
CT平扫可见不规则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呈现迂曲扩张的血管团,呈"蚯蚓状"强化。血管团块是动静脉畸形的直接征象,由异常增生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及扩张的引流静脉构成,通常位于脑实质内,边界相对清晰。
约25%-30%病例可见斑点状或条索状钙化,多因畸形血管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管壁钙盐沉积。钙化灶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大小形态不一,可散在分布或集中于血管巢周围,对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价值。
由于动静脉短路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CT可显示周围脑白质低密度影,表现为局限性脑萎缩或胶质增生。长期血流盗血现象可能引起邻近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继发性改变,这些征象在平扫中更为明显。
急性出血时CT显示高密度血肿,常见于血管巢或周围脑实质,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降低,慢性期形成软化灶。出血是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确诊患者的50%。
较大畸形血管团可压迫周围脑组织,CT表现为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变形等占位效应。当伴有静脉瘤或引流静脉显著扩张时,占位效应更为明显,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对于确诊大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血压波动的行为,保持规律作息与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以维持血压稳定。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畸形血管变化情况。若出现突发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缺损等出血征兆,需立即就医。未破裂病例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疗或显微手术等治疗方式,已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并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