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可通过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镇痛治疗、角膜修复剂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通常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免疫力下降、眼部神经受累、继发细菌感染及角膜基质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需使用全身性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眼部局部可配合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或滴眼液。抗病毒治疗需在发病72小时内启动以减轻角膜损害。
对于角膜基质炎或盘状角膜炎等免疫反应性病变,需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0.1%氟米龙滴眼液或1%醋酸泼尼松龙眼膏,需严格监测眼压变化防止激素性青光眼。
三叉神经眼支受累可导致剧烈眼痛,可口服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缓解神经痛。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需注意成瘾性风险。冷敷可辅助减轻眼睑肿胀不适。
角膜上皮缺损需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愈合,配合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严重角膜溃疡可临时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保护创面,避免继发感染。
角膜穿孔或顽固性溃疡需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晚期角膜瘢痕导致视力障碍可选择穿透性角膜移植。合并青光眼时需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排斥反应。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C及B族维生素。恢复期避免揉眼或佩戴隐形眼镜,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睑边缘,出现视力下降、眼红加重需立即复诊。疫苗接种可降低50岁以上人群的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