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存在哪些影像学检查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血管造影、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是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的金标准,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清晰显示中小动脉的节段性狭窄、扩张或动脉瘤形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更精准定位血管病变范围,尤其适用于肾脏、肠系膜等内脏动脉评估。检查需在专业介入科医师操作下进行,存在轻微辐射暴露风险。
高频超声可无创检测浅表动脉管壁增厚和血流异常,彩色多普勒能识别血管狭窄处的湍流信号。对于颞动脉等浅表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特异性,可观察到血管壁水肿导致的"晕征"。超声检查无辐射、可重复性强,适合用于疾病动态监测。
CT血管成像能三维重建全身中等动脉,清晰显示血管壁炎症增厚和动脉瘤。肺部CT可发现血管炎继发的肺间质病变,腹部CT能评估肠系膜动脉缺血导致的肠壁水肿。需注意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负担,检查前需评估肾小球滤过率。
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狭窄和动脉瘤,对脑部血管病变分辨率尤佳。T2加权像能检测血管壁水肿活动性炎症,扩散加权成像可早期发现脑梗死灶。检查无电离辐射,但体内金属植入物患者需提前评估安全性。
PET-CT通过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可全身筛查血管炎性病灶,敏感识别代谢活跃的血管炎症。能发现尚未形成结构改变的早期病变,对评估疾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具有独特价值。检查费用较高且存在辐射,通常作为二线诊断手段。
确诊结节性多动脉炎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动脉瘤破裂,保持均衡饮食控制血压血脂,寒冷季节注意肢体保暖促进末梢循环。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靶器官功能,出现持续发热、新发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影像学随访频率根据病情活动度调整,稳定期患者建议每6-12个月评估血管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