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进行哪些手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髓芯减压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干细胞移植术。
通过钻孔降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早期坏死且未出现塌陷的患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多次操作。术后需配合限制负重及物理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通过改变股骨头受力区域,将坏死区转移至非负重区,适用于中青年且坏死范围局限者。常见术式包括旋转截骨和角度截骨,术后需长期拄拐避免过早负重。
对晚期严重塌陷或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金属或陶瓷假体可有效恢复关节功能,但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风险,通常建议60岁以上患者选择。
取自体腓骨或髂骨连带血管移植至坏死区,重建血供的同时提供力学支撑。适用于青壮年且坏死面积较大的病例,术后需严格保护移植骨6个月以上。
通过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处理后注入坏死区,促进骨组织再生。常与髓芯减压术联合应用,对早期坏死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且疗效存在个体差异。
术后康复需遵循阶梯式负重原则,初期以轮椅或双拐辅助,逐步过渡到单拐和完全负重。饮食应增加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类、深绿色蔬菜,配合适度晒太阳。运动康复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水中行走、静态自行车等低冲击训练,避免跑跳动作。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修复情况,若出现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戒烟戒酒对改善局部血供至关重要,同时需控制激素使用及基础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