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性结肠息肉的症状是什么

腺瘤性结肠息肉的症状主要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肠梗阻等。
便血是腺瘤性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血液颜色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时出血量可能增加,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需与痔疮出血鉴别,结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息肉较大时可刺激肠壁引起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但症状持续加重需警惕息肉可能。
息肉引发肠套叠或局部炎症时可出现腹部隐痛或绞痛,多位于左下腹。疼痛程度与息肉大小、位置相关,进食后可能加重,排便后暂时缓解。反复发作的腹痛应进行肠镜检查。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降低,这种贫血对铁剂治疗反应良好,但需同时处理息肉病灶。
巨大息肉可能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可见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需紧急处理以避免肠坏死。
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芹菜等促进肠道蠕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结肠镜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0岁开始监测。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消化科就诊,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随访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