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主要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三方面进行区分。主要鉴别点包括起病速度、伴随症状、影像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差异。
缺血性脑卒中由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房颤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相关。两者病理基础不同决定后续处理原则截然相反。
缺血性卒中通常呈渐进性发展,症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常见偏瘫、言语含糊。出血性卒中多突发起病,瞬间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前者血压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后者常伴显著高血压。
头部CT是急诊鉴别金标准,缺血性卒中早期可能无异常或仅见局部低密度影,24小时后梗死灶逐渐显现。出血性卒中CT可见高密度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脑沟裂高密度铸型。MRI的DWI序列对超早期脑缺血敏感度达95%以上。
缺血性卒中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动脉硬化因素密切相关。出血性卒中更多见于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或存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动脉瘤等血管结构异常人群。两者预防策略各有侧重。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可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出血性卒中绝对禁忌溶栓治疗。前者需抗血小板聚集,后者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大量出血需神经外科干预。错误判断类型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日常生活中需特别关注血压管理,每日监测并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议采用低盐低脂的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吸烟者应立即戒烟,饮酒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房颤患者需规律抗凝治疗。出现突发面部歪斜、肢体无力或剧烈头痛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