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哪个严重 认识伤寒和副伤寒带来的危害

呼吸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58次浏览

伤寒和副伤寒均属于严重肠道传染病,但伤寒的致死率及并发症风险通常高于副伤寒。两种疾病均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主要危害包括肠穿孔、败血症、中毒性脑病等,伤寒还可能引发长期带菌状态。

1、病原体差异: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感染引起,副伤寒则由甲型、乙型或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导致。伤寒沙门氏菌侵袭力更强,可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液并播散至全身,而副伤寒沙门氏菌多局限在肠道,全身感染风险较低。

2、临床症状:

伤寒表现为持续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及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副伤寒症状相对较轻,发热多为弛张热型,皮疹较少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伤寒的1/3。

3、并发症风险:

伤寒患者约2%-5%会发生肠穿孔,病死率可达10%-20%。副伤寒肠穿孔概率不足1%,但乙型副伤寒可能引发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等特殊并发症。

4、传播能力:

伤寒患者恢复期带菌率约3%-5%,部分成为终身带菌者,粪便持续排菌可达数年。副伤寒带菌状态通常不超过3个月,公共卫生危害相对较小。

5、治疗难度:

伤寒耐药菌株检出率高达60%,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副伤寒对多数抗生素敏感,标准治疗方案见效更快,平均退热时间比伤寒缩短2-3天。

预防伤寒和副伤寒需重视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未洗净果蔬,饮用煮沸水。伤寒疫苗保护率达50%-70%,推荐疫区旅行者、食品从业人员接种。患者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周。恢复期患者需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逐步恢复运动量以改善免疫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