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

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射频消融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关节退变、外伤、姿势不良、炎症反应及先天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热敷或冷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牵引治疗通过减轻椎间盘压力降低关节负荷,超短波等理疗能促进炎症吸收。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腰椎稳定性。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减轻关节周围炎症,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缓解保护性肌紧张。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需严格无菌操作。
在影像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入关节突关节周围,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该方法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效果维持时间从数周至数月不等,需重复治疗时建议间隔3个月以上。
通过电极产生高温选择性破坏关节感觉神经末梢,镇痛效果可持续6-12个月。术前需通过诊断性阻滞确认疼痛来源,术后可能出现短暂下肢麻木等并发症。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可考虑关节融合术或神经根减压术。微创椎间孔镜技术能精准处理增生骨赘,开放手术需严格评估脊柱稳定性。
日常应避免久坐及腰部扭转动作,睡眠选择中等硬度床垫。游泳和慢跑可增强腰背肌耐力,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护腰支具,但长期佩戴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腰腹肌锻炼,如平板支撑和臀桥运动,单次持续时间以不诱发疼痛为度。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减轻腰椎负荷。出现下肢放射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