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胃癌出血可能由肿瘤侵蚀血管、溃疡形成、凝血功能障碍、化疗副作用、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支持等方式干预。胃癌出血通常伴随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胃癌组织生长过程中可能侵犯胃壁血管导致破裂出血。这种情况常见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呕鲜血或咖啡样物。临床常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凝血酶冻干粉等药物控制出血,严重时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
肿瘤表面坏死形成的溃疡可破坏黏膜下层血管引发渗血。患者多见柏油样黑便伴上腹隐痛,胃镜检查可见不规则溃疡面。治疗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必要时行内镜下钛夹止血。
晚期胃癌可能合并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全身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需静脉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同时治疗原发肿瘤。
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和消化道黏膜损伤。患者在化疗周期中出现便潜血阳性,胃镜下可见弥漫性黏膜糜烂。需暂停化疗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配合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可压迫门静脉导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特征为大量呕血伴休克症状,CT可见门静脉增宽。紧急处理包括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内镜下套扎治疗,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胃癌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选择温凉米汤、藕粉等无刺激食物。日常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记录呕血及黑便次数,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建议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配合医生调整抗肿瘤方案,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