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和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约占发病原因的70%-80%。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入鼻咽部黏膜,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炎性分泌物增多,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选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缓解症状。
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继发感染占20%-30%,多表现为脓性鼻涕、咽痛加重。细菌感染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IgA分泌不足使黏膜屏障功能薄弱。早产儿、营养不良患儿更易反复感染。可通过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AD、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抵抗力。
寒冷季节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差,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增加交叉感染风险。被动吸烟会损伤呼吸道纤毛功能。保持室内通风、湿度50%-60%、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是有效预防措施。
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诱发过敏性鼻炎时,鼻黏膜肿胀易合并感染。表现为阵发性喷嚏、鼻痒伴清水样涕。需排查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
患儿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000-1500毫升,选择南瓜粥、百合银耳羹等润肺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操等温和活动,卧室温度维持在24-26℃。家长需观察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呼吸道湿润,恢复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