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不退怎么办 让黄疸消退的五个方法介绍

儿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79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不退可通过蓝光治疗、药物治疗、增加喂养频次、晒太阳、换血治疗等方式改善。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因素、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蓝光治疗:

蓝光照射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光线促使胆红素结构转变,使其更易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治疗期间需保护婴儿眼睛及会阴部,监测体温和脱水情况。病理性黄疸需连续照射12-24小时,必要时重复治疗。

2、药物治疗:

严重黄疸可遵医嘱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促进胆红素代谢,或静脉注射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对于母乳性黄疸可短期暂停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G6PD缺乏症患儿需避免使用磺胺类等诱发溶血药物。

3、增加喂养:

加强喂养能促进肠道蠕动和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每日应达8-12次,配方奶喂养每3小时一次。充足喂养可预防脱水导致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尤其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更为重要。哺乳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限制脂肪摄入。

4、日光照射:

自然光中的蓝紫光谱有助于胆红素分解,可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阳光柔和时段,让婴儿裸露背部四肢照射10-15分钟。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防止晒伤和体温过高。此法仅适用于轻度黄疸的辅助治疗。

5、换血疗法: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出现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需紧急换血,适用于Rh溶血、ABO溶血等重症病例。该操作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通过置换出血浆中的致敏抗体和胆红素,同时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在36.5-37.5℃有助于胆红素代谢,每日监测黄疸消退情况可从面部向躯干观察。哺乳母亲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色蔬菜,避免摄入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注意婴儿精神状态和吸吮力变化,若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早产儿和溶血患儿需延长监测至生后2-3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